内射合集对白在线,中国老太丰满毛耸耸,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論我國刑法中的空白罪狀

  論我國刑法中的空白罪狀
  劉濤
  一、空白罪狀的界定
  所謂空白罪狀,是指在罪狀中僅規(guī)定某種犯罪行為,但其具體特征要參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或制度的規(guī)定來確定。在我國刑法中,空白罪狀有兩種表現形式,即完全空白罪狀和不完全空白罪狀。前者是指刑法分則條文對具體的犯罪構成行為要件本身未作任何表述,而僅指出參照的法律、法規(guī)或制度。如刑法第132條之規(guī)定,鐵路職工違反規(guī)章制度,致使發(fā)生鐵路運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后者是指刑法分則條文對具體的犯罪構成行為要件作出類型化表述,但仍需參照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或制度才能予以確定。如刑法第340條之規(guī)定,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guī),在禁漁區(qū)、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空白罪狀除具備罪狀的一般功能處,還因為其自身特點而具有其獨特的功能:一是保持刑法典相對穩(wěn)定的功能??瞻鬃餇钪恢赋霰仨殔⒄盏姆?、法規(guī)或制度,而對具體構成行為要件沒作出任何表述或僅作出類型化表述,這種開放性的構成要件使立法者完全可以根據社會形勢的變化修改相應法規(guī)中所確立的違法行為構成,而不必同時修改刑法條文。二是嚴密刑法典的功能??瞻鬃餇畈粚唧w犯罪構成的行為要件本身作出描述或只作類型化描述,亦使其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可以達到擴大犯罪圈,嚴密刑法的效果。
  二、空白罪狀與罪刑法定原則的沖突
  罪刑法定原則,即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沒有法律就沒有懲罰,或是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它是現代各國刑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項準則,指導和制約著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動。我國現行刑法第3條規(guī)定: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這是我國刑法對罪刑法定原則的一個總括性的規(guī)定。西方學者提出:罪刑法定主義有四個派生原則,這就是: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確定刑;禁止類推;禁止事后法。我國學者提出可以將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面的要求,即:法定性;合理性;明確性。根據罪刑法定原則的上述要求,空白罪狀顯然與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沖突,主要表現在:
 ?。ㄒ唬┛瞻鬃餇钔镄谭ǘㄐ缘臎_突空白罪狀實質上是一種立法授權,即最高立法機關僅規(guī)定某種犯罪的罪名和法定刑,而將該犯罪的具體構成行為要件全部或部分授予其他國家機關通過制定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來加以填補和充實,被參照的依據,根據我國刑法,既包括享有立法權的主體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又包括特定的其他主體(其本身不享有立法權)制定的管理規(guī)章或制度。而刑法由于其在法律體系中的保障性地位以及其制裁方法的嚴厲性,必須具有國家法律專屬性,刑事立法權只能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來行使。空白罪狀的存在使一些非最高立法機關制定的規(guī)范或制度成為刑法適用規(guī)范,有違法定性的要求。
  (二)空白罪狀與罪刑明確性的沖突罪刑明確性要求刑法對什么行為是犯罪、對犯罪追究何種刑事責任,必須是明確的,包括犯罪構成的明確性和處罰的明確性。只有罪刑明確,人們才能夠確切了解犯罪行為的內容,準確地確定犯罪行為與非犯罪行為的范圍,從而更好地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享受最大限度地自由。從我國現行刑法中看,空白罪狀在兩個方面同罪刑明確性要求相違背。
  一是空白罪狀對其所要參照的依據指示不明確。對于空白罪狀的參照依據,我國刑法規(guī)定不一,表述非?;靵y,有違反……管理規(guī)定、違反國家規(guī)定、違反規(guī)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違反法律規(guī)定、違反規(guī)章制度等十幾種之多,這些表述都過于概括、籠統,且大部分尚無明確的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這種不統一協調的表述,不符合法律條文嚴謹統一的原則,而且使得司法機關在司法實踐中往往無所適從,從而導致對法律在理解和適用上的不一致。
  二是參照依據對具體犯罪構成的行為要件規(guī)定不明確或根本沒有規(guī)定??瞻鬃餇畹木唧w犯罪構成行為要件要完全或部分由被參照的相關規(guī)范或制度來確定的特點,使空白罪狀的明確性完全依賴于其參照的規(guī)范或制度的明確性,因此,被參照的規(guī)范或制度應該也必須明確、具體地規(guī)定哪些內容可以成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組成部分。但我國空白罪狀所參照的一些法規(guī)或制度,對具體犯罪構成行為要件規(guī)定得不明確、不具體,有的甚至沒有規(guī)定。
  通過上述分析,空白罪狀與罪刑法定原則的沖突的確是存在的,很多學者也因此對空白罪狀的合理性提出了不少的質疑。但是我國刑法中大量使用了空白罪狀,作為一種既定現實,它的生存也表明它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分析空白罪狀背后的理論基礎,確立正確的刑法的價值內涵,是認識空白罪狀現實命運的前提。
  三、從刑法的立法機能認識空白罪狀的地位和作用
  刑法立法機能是指刑法立法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刑事立法制定和適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積極社會作用。由于刑事立法機能是刑事立法所可能產生的社會作用,而在社會中,個體與群體,個人與社會是社會中對峙的兩極,刑事立法的價值無不以社會和個人為歸宿,立足于刑事立法價值并為實現刑事立法價值而反映出的刑事立法機能,也應當以社會和個人為其歸依。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將刑事立法機能概括為社會保護機能和人權保障機能。
  刑法的社會保護功能,是指刑法對于社會秩序的維護和調整,也就是說國家出于維護其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秩序的目的,對于危害這種秩序的行為在刑法上規(guī)定為犯罪。刑法就是定罪量刑的根據??梢姡谭ǖ纳鐣Wo功能是刑法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也是刑法存在的根基之一。刑法的社會保護功能是從對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三方面來進行的:1、刑法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用強制手段來維護國家生存的物質條件,即國家利益。對國家利益的保護,是以限制公民自由為代價的。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國家是組織政治和經濟生活的最基本的社會組織,保證國家權力的正常運轉,就具有重要的意義。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利益逐漸從國家利益中分離了出來。社會利益是一種公共利益,有別于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但是又與它們有著無法割裂的聯系。保護社會利益是刑法的重要職能。3、對個人利益的保護,主要是通過懲治侵犯個人利益的犯罪來實現的。
  刑法的人權保障機能并非是刑事立法天然具有的作用。它是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伴隨著歐洲的啟蒙運動對個人自由價值的發(fā)現以及個人主義的興起而產生的。自由價值與個體主義是人權保障機能的理論基礎。罪刑法定原則正是人權保障機能在刑事立法中的集中體現??梢詫⑵浞譃閮蓚€方面:一方面是對犯罪人的權利保障。刑事法律關系是被告人和國家之間的關系,以刑事責任的形式得以體現。在刑事法律關系中,被指控為有罪的公民并不因被指控而處于完全喪失權利簡單成為司法客體的地位,被告人的人權仍然受到法律的保障。這也正是現代法治區(qū)別于專制社會刑事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對全體公民的個人權利的保障。在近現代的刑事制度的發(fā)展史上,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刑法機能從簡單地鎮(zhèn)壓犯罪轉換為對公民自由的保障,由此也開展了一場刑法改革的運動。在罪刑擅斷的專制刑法制度下,刑法規(guī)范本身的不合理性和不確定性使公民的自由范圍因國家權力包括刑罰權的惡性膨脹而十分有限。在刑事古典學派所倡導的刑法改革的運動也正是由于保障人權的首要目的,而限制刑罰權,保障公民一般人權的罪刑法定原則也應運而生。因此,只有站在保障所有的公民的人權不受國家刑罰權的非法侵害的角度,才能正確理解刑法的人權保障機能。
  刑事立法的社會保護機能與人權保障機能之間是一個有對立到統一,在統一中又有所側重的辨證關系。刑事古典學派和刑事實證法學派都不是絕對以個人自由或社會秩序的追求為其全部內容的,而只是在二者間有所側重。罪刑法定主義的古典形態(tài)是建立在人權保障理論基礎上的,是在中世紀罪刑擅斷的特定歷史時期下所作出價值選擇,就其基本屬性而言,它是價值偏一的選擇,而并非兼顧各種價值目標的。但在經過從絕對罪刑法定主義到相對罪刑法定主義的發(fā)展(即從完全取消司法裁量到有限制的司法裁量,從完全否定類推到在有利于被告的場合容許類推適用,從完全禁止事后法到從舊兼從輕等),刑法并沒有違背人權保障的宗旨,而且增加了靈活性,更有利于個人自由和社會秩序的平衡。
  在現實生活中,刑法的社會保護機能要求對于有著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加以規(guī)制,即將其在刑法中規(guī)定為犯罪,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通過民主程序對某種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的抽象類型化的過程。罪狀是這個過程抽象的產物,其背后包含著國家對于這種行為的刑事否定性評價,是國家司法機關定罪量刑的裁判規(guī)范。而在另一方面,刑法的人權保障機能又要求在民主立法程序中得出的對具體的犯罪構成的類型化表述必須具有明確性,能為人們提供一個行為模式,而使人們的行為和自由不會因為不確定的法律標準而萎縮。
  然而,法律永遠都是滯后于現實的,沒有一部法律對生活中的所有事能窮盡地規(guī)定,也沒有必要。社會保護機能和人權保障機能的沖突正體現在這方面:當現實告訴我們某種行為具有應該受到刑罰懲罰的社會危害性時,就必須用立法的手段將其納人刑法的調整范圍,以保護社會;但我們又發(fā)現用刑法條文是無法對某些行為的特征全部予以髙度概括,這時,就存在一個沖突:是為了保護社會而規(guī)定一個模糊的定罪標準呢?還是為保障人權放棄對這樣的行為進行處罰呢?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立法者有著不一樣的回答。在落后的社會形態(tài)下,處于罪刑擅斷的專制時代,刑法以其不明確性為特征,不規(guī)定或規(guī)定一個模糊的定罪標準,偏重于社會保護機能,卻忽視對人權的應有保障;而進入現代社會,在堅持罪刑法定原則的前提下,將社會保護機能和人權保障機能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是一個社會文明化、現代化的象征。
  空白罪狀因其同時具有刑法規(guī)范性和構成要件有待充實性兩個特征而能承擔這個任務:在刑法上規(guī)定某類犯罪的類型,不會出現懲罰這類行為的時候而無法可依;而將具體要件的確定交給較為靈活的行政法規(guī)和制度進行,就不會出現定罪標準的不確定??梢哉f,空白罪狀正是從立法技術上把社會保護機能和人權保障機能之間的沖突調和到最小,從而統一在刑法規(guī)范上,這也正是空白罪狀存在的合理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