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案有立場”到“案外有胸懷”
文/張戈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成都分所
2019年3月18日,我的黨員轉正大會上,北京著名律師萬欣前輩提到“個案有立場,案外有情懷。”應當是一個優(yōu)秀律師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令人深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中規(guī)定: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這三個“維護”像懸在每個律師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提醒著律師們法律應當是一把正義之劍,它保護的是正義和公正,斬殺的是邪惡和不公。
?但,公平和正義不是具體的、一成不變的。我所創(chuàng)始人岳成律師曾為某邪教骨干分子李某?進行過刑事辯護,該邪教利用精神控制,迫使癡迷者與現(xiàn)實社會隔離,拒醫(yī)拒藥。迄今已有超?過1600人因癡迷該邪教拒醫(yī)拒藥而死亡。2001年1月和2月在北京其至發(fā)生了病迷者自焚的駭?人聽聞的事件。在該邪教頭目出逃后,邪教內排名第二的李某便成了頭號要犯。對社會來說,將這樣的“壞人”進行懲罰實乃大快人心的正義之舉,但對法律來說這樣的“大快人心”卻不是正義,因為法律的正義是讓每一個"被告"都獲得"應有的"判罰而不是單純的獲得判罰,因為“壞人”也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
?辯護權是被告、犯罪嫌疑人最重要的權利,也是一個人在面對公權力時保護自身權益的最?有利武器。律師為其代理,就是在幫他行使辯護權。每個律師在其代理的個案中,應當站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立場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個案有立場”。?
而每個律師都會從“個案有立場”走向“案外有胸懷”一,我大學時的一位教授曾說過“法?律人的內心會越來越蒼涼,”作為一個律師,辦過的案子越多,見過的人情冷暖就越多,越會在案外有更多的反思及感想。除了有維護個案公平正義的立場外還會擁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胸懷。法律的源頭是定紛止爭。?
岳成律師曾在微博中寫到,他的朋友因為“咽不下一口氣”來找他打官司,他在了解清楚經(jīng)過后,反而勸人家放棄,他說“一個人總在官司或上訪中,時間長了,精神是不會好的。有時還會陷入牛角尖,而不能自拔,需要他信任的人開導他。我們律師就要充當這樣的人,成為?滅火者。而不是為了掙人家錢,明明是息訴之事,卻告訴當事人打官司。更不能為了掙代理費,?而挑詞架訟?!蔽蚁?,這就是案外的胸懷。
?從“個案有立場”到“案外有胸懷”,每個律師都應砥礪前行。